宋代的书画装潢,蓬勃发展、灿烂多姿,既继承了唐之前的传统装裱工艺,日臻完善挂轴与册页的装潢,又独创新格,其成就之大,是装潢史上的最高峰。
宋几代帝王嗜画成癖,继南唐设立画院后,在宫廷里设立了规模庞大的翰林图画院,书画高手倍出。另一方面,民间士大夫文人爱好书画蔚然风气,较之宋以前的审美趣味和题材范围有发展变化。宫廷、民间形成百卉竞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潮流势必要推动书画装潢工艺、审美的提高与发展,于是在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以工致精美著称于世的“宣和装”。
卷轴的宣和装格式:标准格式为五段,青绿色绫天头,黄绢地前隔水,画心,黄绢地后隔水,纸笺地拖尾。如果是字卷(法书卷轴)画心前用双隔水——黄绢隔水,加月白色绢隔水,也有在画心前后备用一个隔水的,标名称用。拖尾纸用高丽笺、白麻笺或团纸(一种加了浆的纸)。卷轴通长上下加有深褐色纸的小边。包首用缂丝或织锦材料。轴头两边凸出,如同敦煌发现佛经卷的轴头装式。
挂轴的宣和装格式:第一种,画心上下有绫隔水,然后在其四周镶褐色小边,再上镶天头,下镶地头,(天头上加贴惊燕)。第二种,在画心的四周直接镶褐色小边,然后上镶上隔水与天头,下镶下隔水与地头。
宋元以前的书画原装裱已不可见,与水、火、霉蛀的自然损坏和混战等人为浩劫有很大的关系。宋“靖康之变”(1127年),使《宣和画谱》里提到的绘画几乎全部散失,加上历史的变迁,现已无从看到完整的宣和装原裱。较为完整的卷轴宣和装只有故官博物院藏北宋梁师闵的《芦汀密雪图》卷。此卷虽然有些部位经过更换,但天头、前后隔水、画心、拖尾等按缝处都盖有“宣和”、 “政和”等墨印,是较典型的例子,通过此卷大致可以了解到北宋宣和装各部位的尺寸比例情况。卷轴宽度27.5厘米,头长36.1厘米,前后隔水材料均是宋代黄绢,前隔水9.1厘米,后隔水9.8厘米,画心长度145.6厘米,拖尾是宋代高丽笺(两段),共长61.3厘米,第一段27.3厘米,此段是画卷的原装拖尾,有“政和”、“内府图书之印”二印为证。此卷在清代重裱时用的是褐色纸撞边,上下各约0.4厘米。包首材料在重裱时改用乾隆年代织锦,长20厘米。
挂轴的宣和装,目前沿有实物借鉴,所列的格式仅是宋代以后历代仿宣和装的格式。
宋宣和装已不是象唐代那样仅在轴头、织带、签别是再造精细,而是在不失基本格式的基础上,使装潢更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在宣和装出现以前,卷轴、挂轴都没有边,卷轴画心的上下,挂轴画心的左右两侧极易磨损,而宣和装在四周加镶小边,明显地起到了对画心的保护作用,而且装潢当中有变化,更觉精巧,使书画作品面目一新。这种装裱方式得到了帝王的赞赏,书画收藏家的喜爱及历史的承认。宣和装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且为以后的书画装裱确立了标准,形成了正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三区39号院
24小时客服电话: 13366758611(同步微信)
Copyright © 2015 北京美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油画书画扫描、宣纸字画打印、古代书籍、历代字画扫描欢迎前来咨询客服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501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