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动态  >>  展览信息  >>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倪元璐(1593—1644)明末官员、书法家。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李自成入京,自缢死。福王谥文正。书、画俱工,尝喜口写文石,以水墨生晕,极苍润古雅之致。所画山水,山皆崚嶒兀屼,林木则苍莽葱郁,皴法喜用大、小斧劈,总不屑描头画角,以取媚於人。卒年五十二。著诗文集。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在学书的道路上,倪元璐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以雄深高浑见魄力,书风奇伟。黄道周曾在《书秦华玉镌诸楷法后》云:“同年中倪鸿宝笔法探古,遂能兼撮子瞻、逸少之长,如剑客龙天,时成花女,要非时妆所貌,过数十年亦与王苏并宝当世但恐鄙屑不为之耳。”正如黄道周所言倪元璐在植根传统的同时,又在竭力寻求变化,其学古人,灵活变通,学到举一仿三。其受益苏字,便能将苏字的扁平结字特征,反其道地化为偏长狭瘦的自家构字法则;学王字,却能把王氏书中居多的方笔,变成自己腕下能随机生发的圆笔;晚年用力颜字,去其“屋漏痕”意,书风渐趋浑沉,又能将揉、擦、飞白、渴笔等技法引入其中,借以丰富作品内涵。并以奇险多变的结体,聚散开合随机应变,再以字距极密、行距极宽的章法布白,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图像。其行草立轴代表作有《冒雨行乐陵道诗轴》、《赠乐山五律诗轴》等。同时代王季重曾戏评倪书如“刺菱翻筋斗”,言其棱峭和动感,不过评论最准确的还是曾从黄道周学书的倪元璐之子、清人倪后瞻更为准确。他说:“倪鸿宝书,一笔不肯学古人,只欲自出新意,锋棱四露,仄逼复叠,见者惊叫奇绝。方之历代书家,真天开丛蚕一线矣。”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倪元璐的行草书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人曾戏称“刺菱翻筋斗”,其棱峭生动之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书法风格的形成,除了他善于从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等古人的经典中得到滋养,更在于他的“新理异态”使其能自出新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明人无不能行书者,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在古代书法的品评中,用 “异态”二字称誉,所见只有宋代的苏东坡称张旭的草书“异态生动,号称神逸”,明代的项穆评颜真卿的书法:“独其《自叙一帖》,粗鲁诡异,且过郁浊,酷非平日异态”。康氏所说的“新”与“异”,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于一般的明人书法;二是不同于一般的帖学书法,这二者对于倪书来说是统一的。倪元璐书法有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又有涩劲朴茂的风貌,其源出于帖学书法,又含有碑学特别是六朝碑学的特点。既以风骨凌厉,“异态”高古,清劲奇趣,格调旷达的特点,展现出明代气势豪迈、奔放的书风,行书流利犹如“凌鱼奋尾,骇龙反拘”,体现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但又以其不求表面点书之精,这就超越了明代书法的一般风格,能惟求气势之盛,集形、意、气为一体,依意而生、率真天成,把明代的书风推向情与美相结合的道路,从而能达“通神”的极高境界。此其一。其二:细度他的墨迹,结字多抬高右角,竭尽倾斜交错,危绝救应之势。如果说倪元璐的这幅书法很讲究造型的话,还不如说他更善于用笔,他在用笔上直落直收,斩钉截铁,笔画恣意,给人以刚劲畅达之感,其墨浓而厚笔画重而沉,方整中见婉遒,可窥篆、隶之意趣。加上笔画字型的粗细大小变化,墨色浓湿干枯交替,却又出现险劲中寓古雅的韵律。这就超越了他源出的帖学、碑学书法,将所学融入自己的创造,使之“下笔磊落无俗气”,难怪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正像清代的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说的“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他突破了明末柔媚的书风,创造了具有强烈个性的书法,对清末民国初年的书风有过一定的影响。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书画合璧卷

史载倪元璐成进士后,在翰林院为庶吉士时,与黄道周、王铎关系最密,欣赏者呼为“三株树”,嫉妒者呼为“三狂人”。三人曾相约攻习书法,黄学锺繇、王学王献之、倪学颜真卿。据倪元璐自述则于颜真卿外,又对苏东坡情有独锺,用功甚深。从倪元璐书法的整体风格看,的确继承了颜、苏二家用笔沉实,结体端稳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他的小字尺牍、册页和横卷,从点画的敦厚、转折的顿按、字形的紧密以及体势的欹斜等方面,都流露出浓厚的苏字意趣,显示出他对苏东坡书风的喜爱和追摹更为深入、持久。此卷作于崇祯十一年,倪元璐时年四十六岁,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书写技巧已经相当娴熟,书风面貌也进入稳定阶段,再加上此时作者生活闲适,心境轻松,所以通篇写得从容稳健,流畅洒脱。其运笔的娴熟率意与墨色干湿的自然转换,增强了作品整体气韵的贯通以及虚实变化,而若干枯笔之处,则别有一种朦胧苍茫的趣味。这些效果都典型地展现出倪元璐书法成熟面目的神态及魅力。

精擅书法之外,倪元璐也兼能绘画,尤喜作简笔山水及松竹文石。此卷后半段的画石先以轻松的细笔勾勒轮廓,略施以干笔皴擦,再通过浓淡不同的渲染分出阴阳向背,最后用浓墨点苔激活精神,构图生动灵秀,虽只区区一石,却蕴含着起伏、轻重的变化效果,颇有以小见大之势。在倪元璐存世的画作中,水墨文石是最多见的题材,往往配以凝练、隽永的识语,简远清新,意味深长。这类作品不仅代表了倪元璐的审美追求与习惯样式,同时更是作者清峻磊落,卓然不群的人格精神的写照,面对此卷中的灵石,亦当作如是观。

应该指出的是,在晚明具有个性风格的书家群体中,倪元璐是相对特殊的一位。尽管他的书法造诣和声望都达到相当的高度,然而对于此道,他似乎并不像张瑞图、王铎那样投入和耽迷。相比之下,张、王更接近于是纯粹当行的书法家,而倪元璐则把精力主要投入到立德建言、为官施政以及研究学问方面,书法只是陶冶情操的余事。在这一点上,他与视书法为“学问中第七、八乘事”的黄道周堪称志同道合。由此可以推断,倪、黄与张、王在大节出处上的殊途,亦非偶然。因此,倪元璐的作品存世数量要比同时其它书家少许多,而像此卷这样的书画合璧之作更是稀如星凤。不过这种情况丝毫不影响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名望,相反,在推崇人格、修养,注意大节、义气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倪、黄的书画作品因其作者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更受到后人的珍爱与追捧。

此外,此书画合璧卷后面的题跋题诗也很有价值。最早的题跋者是清初何兰旌,据其跋中自述,其“外母”是倪元璐侄女(按古人称岳父为外父,“外母”当为岳母),又与元璐长子倪会鼎(字子新)为同窗,故“见文正公墨迹甚多,亲文正公亦有年”。他的题跋与钤于卷中的印鉴,对于此卷的真实性是有力的证明。在何跋之后题诗的金蓉镜等七人则皆为民国诗坛名家,所题诗词无不充满对倪、范二人忠贞、刚烈的赞颂以及壮志未竟,颓波难挽的感叹。联系到诸人中不乏清朝遗民,时当改朝换代不久之际,面对明朝忠烈遗墨,比照眼前时事,所作自然是触动内心的有感而发。于是这些文字更丰富了此卷的内容蕴含,同时也给后人的欣赏、解读拓宽了理解和联想的空间。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明倪元璐书画作品欣赏


0
点击次数:1083  发布日期:2017-03-22 16:14:15  
公司采用sunsong900高清国画扫描仪专业经营:高清字画扫描、北京宣纸打印、高清复制字画,以超低的价格,高质量的产品,在全国逐渐树立起公司的良好品牌

Copyright © 2015 北京美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油画书画扫描、宣纸字画打印、古代书籍、历代字画扫描欢迎前来咨询客服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501206号